其他
让阅读教育回归本质,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奕家计划 Author 康翠萍
作者:康翠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
老师着急、家长焦虑,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阅读高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的目的还是盯在了学习成绩上。阅读成了一个功利化的工具,裹挟着焦虑的家长、老师还有孩子。
在整个社会都在告诉孩子要大量读书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以下几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没有考试,还有多少孩子真正喜欢阅读,愿意把闲暇的时间用来读书?在有阅读兴趣的情况下,孩子有时间自主阅读喜欢的书吗?在我们鼓励让孩子进行大量阅读的时候,他们是否具备了进行大量阅读的基本阅读能力?
我想从我的经历谈起,对比一下我童年时代的阅读与当今的儿童阅读,再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小学低年级,大哥给我订了《好儿童》和《小朋友》杂志,给了我最早的阅读启蒙;小学高年级订了《少年文艺》,中学订了《读者》《辽宁青年》《青年文摘》等。从中学开始,我开始广泛涉猎世界名著,《牛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教育诗》《复活》《安娜·卡列琳娜》《约翰·克里斯托夫》等都是初中时读过的。另外,琼瑶和亦舒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读了不少。大量的阅读打开了我封闭的内心世界,提高了我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999年我考取教育系研究生,10年间,先后换了三个不同专业,拿到了两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学位,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是从头再来,完全没有原来专业知识做基础。
是什么让我这个曾经的中等生跨过一道道坎,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受教育水平?应该说,最主要的还是中小学的大量阅读提升了我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回想中小学阶段自由的阅读时光,至今我都感觉非常幸福。
艰苦的物质生活之所以丝毫没有给我带来痛苦的感受,就是得益于我可以在阅读构建的广阔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人生的乐趣,还有永不放弃的希望和力量。反观我女儿的阅读之路让人不禁唏嘘。
她的阅读速度在三四年级已经远超于我了。然而,进入中学,成了她灾难的开始。由于小学阶段一直以阅读为主,几乎没有进行过文化课的补习,一进入初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
为了弥补学习成绩的巨大差距,她不得不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孩子喜欢的画画和体育运动停下了,和朋友聚会的活动停下了,自由的阅读停下了。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她读的课外书屈指可数。
而学校让读的需要考试的经典名著她死活不感兴趣,只好读读故事梗概做做题应付一下考试。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非常可怕,我又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更可悲的是,现在孩子即使有闲暇的时间也不再喜欢阅读了。
正如致极学院创办人、领教工坊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肖知兴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应试教育的一个奇葩后果是,无论多好的作家,多好的名著,只要列入教科书,列入必读书目,开始用中国语文考试的方法分析遣词造句、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之类,这个作品和作家就会被孩子痛恨终生。”(肖知兴:应试教育是如何让孩子丢掉创新精神和领导力的)
那时候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书籍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品,没有补习班,没有辅导书或练习册,没有各种各样的阅读产品,没有考名著,反而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进行自由的阅读。
那个时候教学方法很朴素、很简单,但却抓住了阅读的本质:老师对课文也没有过多地讲解,写字、大声朗读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能把字写得非常熟练,每篇课文几乎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这无疑提高了识字和写字的正确率和自动化程度,还有朗读的流利度,为儿童进入独立快速阅读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阅读的本质,没有认识到小学中低年级基本的阅读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和朗读流利度)才是进行大量阅读的前提,没有认识到怎样才能真正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自由阅读在儿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儿童阅读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很多孩子没有顺利学会阅读,由于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而成为阅读困难儿童,表现在识字量少、识字的自动化程度低、朗读不流畅、写字困难、阅读速度慢等。不掌握这些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速度慢,在作业如山的情况下又怎样能够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呢?
二是很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和内在动力。内在动机是由孩子的兴趣、求知欲、好奇心驱动的。并不是孩子天生就没有阅读兴趣和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环境让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和内在动力。让孩子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把名著阅读纳入考试范围都是重要的阻碍因素。
三是有阅读兴趣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没有时间自由阅读了,慢慢地阅读习惯和阅读的兴趣也就丧失了,就像我女儿的情况一样。
因此,我认为,虽然当今我们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背离了阅读的本质,没能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环境,这是当前阅读教育最大的悖论。
关注“奕阳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